产能接近极限、订单再登攀峰,小米汽车急需膨胀产能。 10 月,小米汽车委用量初次打破 2 万辆,产能讹诈率高达 160%,干系词,这并不及以应抵销耗者的购车慈祥。10 分钟 3680 台,预售价 81.49 万元的 SU7 Ultra,10 月底还是开售,便收货可不雅订单。 与其同期,SU7 车型仍在热卖,8 月以来,其周均新增订单范围融会在 4000 辆水平。开卖 7 个月后,小米汽车 10 月新增订单范围达到 2.3 万辆。面对日益增长的订单,小米急需膨胀产能。 36 氪获悉,本年 11-12 月,小米 SU7 将冲刺月产量 2.4 万辆。 在小米汽车一期工场的缔造狡计中,其额定年产能为 15 万辆,即额定月产能为 1.25 万辆。冲刺 2.4 万辆的月委用成绩,小米的产线讹诈率已接近 200%,不管是出产班次照旧出产恶果,小米剖析作念了无数准备。 把柄逐日经济新闻报谈,小米二期工场也在急切接头,现在已开启迟早双班施工,将于来岁 6 月中旬好意思满。 36 氪了解到,小米汽车对二期工场投产进程格调蹙迫,来岁 6 月好意思满后,二期工场将先后进程小米验收及当地住建局的核验备案,最早 7 月、最迟 8 月便将崇敬投产。 投产后,小米两座工场将提供总共 30 万辆的额定年产能。 产能与订单同增长,小米委用任重谈远 3 月 28 日,小米 SU7 上市后,马上焚烧了销耗者的购车慈祥,仅 24 小时,其大定订单数便达到 88898 台。36 氪此前曾报谈,SU7 发布会次日,小米汽车供应链团队便奔赴宇宙各地,与关节供应连络论零部件供应问题。加快 SU7 委用成为小米汽车确当务之急。 在 5 月召开的财报换取会中,雷军对外浮现,称小米汽车工场将从 6 月开启双班出产,将月委用量晋升至 1 万辆。2024 年委用 10 万辆的原来联想,也动态调整至保证 10 万辆、冲刺 12 万辆的新联想。 资历半年过剩的出产提速后,小米汽车委用量出现新打破。10 月,小米 SU7 月委用量初次打破 2 万辆。雷军在应对平台发文示意,小米瞻望将于 11 月提前完周详年 10 万辆的委用联想。 达到同样成绩,2017 年开启委用的特斯拉 Model 3 用时 18 个月,2021 年上市的极氪 001 耗时 10 个月。仅用 8 个月的小米,剖析领有更充实的订单与更强劲的供应链能力。 即便如斯,小米仍然濒临着雄壮的委用压力。小米汽车 app 自满,SU7 锁单后的委用周期自满为 25-28 周。现在订购小米 SU7,最快提车工夫已经排到来岁 4 月。 小米汽车 app 订购页面 工场产能用功爬坡的同期,小米 SU7 订单新增并未停滞。 据悉,上市后两月,小米汽车新增订单进入平台期。但 6 月经后,SU7 再次呈现爆发趋势,每周平均新增订单 4000 台支配。10 月,SU7 Ultra 版块开启预定后,其月新增订单达到 2.3 万台范围,已高于当月委用量。 现在小米一期工场的狡计产能仅为 15 万辆 / 年,现时 2 万辆的出产速率,其产能讹诈率高达 160%。而本年年底,小米将再度挑战产能极限,冲刺月产量 2.4 万辆,缓解委用压力。 产线已满载启动,订单却还在加多,小米不得不不绝着眼产能膨胀。 两款新车将投产,新工场缔造近在眉睫 2025 年,小米 SU7 Ultra 将率先开启出产,并于 3 月开启委用。与此同期,36 氪此前曾报谈,小米汽车旗下代号为" MX11 "的第二款新车 SUV,也将在 2025 年内终了量产与委用。 本年 1-9 月,在狭义乘用车销售量中,SUV 车型占比已超 50%。在 SUV 车型彰着更受接待的中国商场,小米必须为新车作念足产能准备。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来岁,小米将有 SU7、SU7 Ultra 以 及 SUV 新车三款车型同期插足出产,年产能狡计 15 万辆的一期工场剖析有些贫乏,二期工场扩建近在眉睫。 公开文献自满,小米二期工场用地紧邻一期工场,建筑面积也与其相似,占地 71.8 万普通米,总建筑面积约为 40 万普通米,产能狡计同为 15 万辆 / 年。现在,工地施行迟早双班使命制。 知情东谈主士告诉 36 氪,小米条目尽快投产,现在的工期联想是 2025 年 6 月好意思满。好意思满后,二期工场会领先进程业主方小米的验收,随后在住建局核验通过、备案成效后,"最快 7 月、最迟 8 月,二期工场便可崇敬插足出产。" 365站群相较一期工场 14 个月的缔造周期,二期工场进程彰着加快。缔造完成后,小米一期、二期两座工场将提供共计 30 万的额定年产能,这将有用缓解小米汽车的委用压力。 中国新动力汽车销量争夺战仍在不绝,理思汽车在三季度财报会中示意,由于 L6 车型抓续热卖,理思需要在 2025 年春节进行扩产,方能自在销耗者的委用需求。 跟着新车增多,小米汽车供应链也将迎来新难题。在产能缔造外,如何进一步晋升小米在汽车供应链当中的语言权,保证零部件供应与整车在吞并门径?订单、产能和供应链资源该如何互助,这将成为小米汽车的恒久挑战。 |